【元心運動檢測-深蹲 (平衡)】
- unaryhealth
- 2024年1月16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2024年1月17日

內容項目:
- 聚焦於「平衡」 
元心實務操作中,最常做的檢測動作就是『深蹲』,
既是經典的肌力訓練動作,
也是許多檢測系統的評分項目(如『過頭深蹲』)。
元心的深蹲檢測,不只看肌力和姿勢,
我們也會評估受測者『身體的功能性』。
說到功能性,誒~別緊張,
我們不會讓受測者在抗力球或BOSU上深蹲。
所謂的身體功能性,
是依據運動治療學的學理基礎,包含以下幾個面向:
- 平衡(balance) 
- 心肺耐力(cardiopulmonary endurance) 
- 協調(coordination) 
- 柔軟度(flexibility) 
- 活動性(mobility) 
- 肌肉表現(muscle performance) 
- 神經肌肉控制(neuromuscular control) 
- 姿勢控制、姿勢穩定度與平衡(postural control, postural stability and equilibrium) 
本篇文章,我們會聚焦在『平衡』這個要素。
『平衡』,是指
『在有效的支持人體底面積內對抗重力,調整身體部位排列,維持或移動身體質心而不跌倒的能力;藉由感覺與動作系統間的互動,移動身體與重力達到平衡的能力。』
操作方法:
在受測者執行深蹲時,給予不同方向的推力。
請記得,這個測試目的並不是為了推倒受測者,
而是為了測試『維持姿勢並保持平衡』的能力。


我們會在不同的深蹲角度及動作階段進行測試,
例如:半蹲時、蹲到最底時、站起來時。
實際檢測後,常會發現:
動作乍看之下沒有什麼問題,卻缺乏平衡能力,
雖然關節動作與發力模式看起來也很正常,
但只要稍微輕輕推動就會跌坐在地上。
這樣子的深蹲結果,自然稱不上具有良好功能性。
『平衡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『功能性』指標,
尤其當訓練對象是:
『銀髮族』、『孕婦』、或是『傷後恢復訓練(如前十字韌帶重建)』
無論是訓練的當下,或是期望將訓練成效體現在生活中,
良好的動作平衡與控制能力,
是確保動作安全性的重要元素。
當然,其他的功能性指標也很重要
如果對於『深蹲檢測』或是對『深蹲訓練』有疑問,
歡迎親自來元心,讓我們幫您調整及優化動作吧。

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