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台北馬拉松賽前準備的小故事

  • 作家相片: unaryhealth
    unaryhealth
  • 2023年12月18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2023年12月20日


賽前準備

台北馬拉松剛剛結束,

各大社群平台充滿著大量的相關貼文,

本次剛好朋友也有參賽,

我覺得是個可以分享的故事。


賽前一周,有個朋友突然聯繫我,

他說他要參加台北馬拉松,希望我能幫忙進行貼紮,

我心想:「朋友有求理應盡力協助」,

所以我就開始安排時間過去幫忙貼紮。


朋友平常在酒吧上班,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,

雖然有在練習慢跑,但也是個平均跑10K左右的假日戰士,

最後一次路跑是在將近一年前報名過21K的半馬,

據說跑到16K時膝蓋前側突然痛到讓他快放棄,

但在意志力下還是咬著牙跑完,

有這樣不好的回憶加上訓練不足,

不知道他哪來的勇氣,本次竟然直上42K全馬的賽程,

希望幫忙貼運動貼布來讓他完成比賽,

聽的我捏了一身冷汗‧‧‧


因為時間的安排問題,最後決定去他工作的酒吧進行貼紮,

當天很剛好的有位客人是物理治療師,就剛好一起學術交流囉~~

首先聽完朋友的描述後,我請朋友現場蹲一蹲並做點動作,

想看一下他動作的模式,

現場的治療師很快地指出了有膝蓋外側過緊、足弓不穩和小腿無力的狀況,

我聽完心裡想著這些答案好完美啊!

但由於朋友的主訴是膝蓋前側疼痛,而且馬拉松運動員需要很高的心理建設,

現在朋友的認知是「我覺得有機會跑完,但因為膝蓋前側痛,可能導致我無法完賽」,

所以如果今天處理了他不覺得(或沒發現)有問題的部位,

甚至導致改變了他跑步的習慣,這樣在比賽的過程中如果出了甚麼狀況,

一般人多半會覺得平常跑都沒事,被你處理過就有事,

責任可能會在我們身上,

因此我說,你的評估很棒,但在後天就要比賽的狀況下,

剛剛只是評估他問題的曾度,我只會處理他主要描述的部位,

讓他不要因為主述的狀況影響了比賽。

如果今天離比賽還有三周以上,我會照著你說的處理,

讓他有時間習慣之後可以用更好的狀態去進行比賽。


就在貼紮快完成時,朋友的客人進來了,

他們跟朋友一同相約跑全馬,

一進來看到就直嚷嚷著比賽是後天,當天早上跑前貼就好,

哪有人這麼早貼肌內效貼布的,洗澡會掉啦。

其實平常不貼紮的人,不一定會習慣貼紮後跑步的感覺,

而且我常說同樣的部位,100個人來貼可能會有100種貼法,

所以一定要留一些適應期去感受貼的方式還有張力適不適合,

以免上場前才貼,這樣一跑出去如果不適合也沒有回頭路了,

更何況是朋友原本還打算自己貼,那應該更糟吧‧‧‧


好啦!故事說完了,總結有以下幾個重點:

1.如果比賽時間很近,那就處理症狀就好,不要想從根本矯正

因為矯正後需要一段時間後才能適應並發揮矯正的效益,在這之前可能成績反而下降,而且矯正的過程可能誘發其他未曾出現的問題,需要專業人員不時的監控,若貿然執行,會造成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的感覺改變產生心理障礙

2.運動員的心理狀態對於運動表現有絕對的關係,有疑慮就立即排除。

賽前準備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讓運動員有萬事俱備的安心感,盡力排除所有不安因素,若是埋下了不安的種子,在賽場上可能會變成無比巨大的怪物。

3.如果進行調整,記得預留適應期。

不論調整了裝備、動作或姿勢,運動模式只要與平常有些許的不同,建議就要預留時間適應,尤其在長時間反覆相同動作的運動中更是要注意,因為微小的差異在重複上百上千次之後,也會產生巨大的落差,更何況比賽前替換了自己常用的裝備。


後記:

朋友順利完賽了,大腿和小腿正如在場另一位治療師所說的爆掉了,但膝蓋沒事,如果當時也把大腿、小腿、足弓都處理了,是不是結果會更理想?這個部份我不知道會更好還是更糟,至少以目前的結果而言,如同一開始所約定的結果一樣,膝蓋不要爆掉還有完賽。


希望我朋友能繼續投入心思在提升自己能力上,以迎接下次的全馬,

如果看完文章的各位有想要降低運動傷害以及提升運動表現的話,

歡迎來元心進行評估以及訓練,讓大家一起達到全馬完賽的目標!


Comments


元心運動醫學

  • Line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
©2023 元心運動醫學 版權所有。透過 Wix.com 製作的理想網站

​中和運動傷害,中和健身,中和教練

bottom of page